• 語文學習領域(The Domain of Language)      
  • :::
  • 主選單   
  •    * 最新消息
       * 主題教學資源分享
       * 檔案櫃(含學習單)
       * 好站報報
       * 相簿館
       * 影音櫃

  • 圖片展示   
  • 剪報分享
    通過無障礙A+檢測
    本標章無障礙檢測範圍僅包括本網域,所有對外連結尚未申請無障礙,將另外個別提出檢測及申請標章。
    :::
  • 最新消息      More..
  • 【共 5 筆紀錄|共 1 頁|目前選擇第 1 頁】
    最新消息項目 閱讀教學,就只有讀嗎?
    許多老師想精進閱讀教學、了解更多閱讀理解策略。光是閱讀教學策略,就要發展多種技巧與思考能力。該從何開始?資深老師林淑媛分享,老師們該先問自己這4個問題。

    閱讀教學,就只有讀嗎?
    閱讀教學,就只有讀嗎?

    文 ET Chere Lin 林淑媛 2016-02-21 00:00 更新:2023-01-18 05:45
    本文重點摘要

    1.「為什麼要教閱讀?」
    2.「您怎麼教閱讀?」
    4.「閱讀,就僅僅是閱讀嗎?」
    5. 「除了『教』閱讀,閱讀教學還有什麼可做的事?」
    很多老師不管在研習場合或來信表示,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覺得受挫。明明很努力的給學生閱讀練習,學生卻越來越不愛閱讀,然後,成績也沒有變好。

    我觀察一個關鍵問題在:老師從成績的角度來帶閱讀,而不是為了發展閱讀本身。其次,特別是英語文教學,老師只逐字逐句翻譯解釋,並未有其他延伸活動或引導思考等教學,學習枯燥乏味。


    ▲閱讀教學,逐字逐句教導,只是基礎的「識字」教學而已。更重要的是往高層次發展閱讀能力。

    這十幾年來,我的確受邀演講過很多場基測會考分析和閱讀策略,卻不開心,因為那只是閱讀教學初階。進階是閱讀教學活動設計,這才是真正為了發展閱讀,最後也一定會回饋到基測會考表現。但十幾年來,閱讀進階研習卻只受邀講過兩場(其他講題雖有提到閱讀教學活動設計,但也只是零星示例,不夠完整)。可見,在升學思維籠罩的環境下,許多美好的教育理念都被框回分數與成績的牢籠裡。
    1.「為什麼要教閱讀?」
    如果只為了考試而教,那很抱歉,您的孩子絕對不想讀。

    我曾多次臨時接手九年級任課班或導師班,發現學生的閱讀能力弱,或作文能力表現不佳,恐怕影響聯考、基測、或會考成績,緊急訓練閱讀能力,那真是師生「共患難」的歷程。即使為了升學,一樣要設計一系閱讀教學活動,導入閱讀策略與技巧,還要提問引導思考、延伸學習等。
    ▲ 我自編閱讀測驗「急救」9年級英語閱讀測驗,盡量跨領域多元題材,要先做功課,瞭解議題背景。例如這篇在民國95年介紹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博士及其經濟型態、利弊,即請教過財金專家。另見《你年紀雖小,一樣可以改變世界》。

    2.「您怎麼教閱讀?」
    如果您只是講解單字和文章內容,那很抱歉,孩子絕對不想聽。如上面的閱讀發展階層,除了教單字文法,閱讀還有很多可為與必為之處。可以玩戲劇,可以聽音樂,可以帶
    ▲ 例如,即使我是為了教「比較級文法」,導讀這本《Who's Best》就鋪了不少梗引孩子進入文本,也因導讀過程中,孩子的論戰,最後還和孩子探討友誼、愛情、性平、種族平等⋯⋯等重大議題。另見《不斷猜測,用英文玩閱讀策略》、《建立孩子的英語單字庫》。
    ▲ 又例如大家熟知的「三隻小豬」,我利用到表演藝術教學,讓學生思考舞台設計的問題。還延伸介紹與導讀知名繪本大師David Wiesner的
    《The Three Pigs》。

    3.「您希望孩子經過閱讀指導後,變成怎樣?」如果您只希望成績進步,那孩子何必花那麼多時間在最沒有投資報酬率的閱讀題目上?一篇文章念得要死,才考兩、三題,不如去做單字、文法題,答一題就實拿一題的分數,不是嗎?
    拼圖法第二式(Jigsaw II)
    ▲ 從七年級開始指導閱讀策略,同時指導分組合作學習技巧。上圖為利用「拼圖法第二式(Jigsaw II)」讓學生自己練習解會考題。另見親子天下103年9月特刊《小師傅教小徒弟,合作求學問》。

    4.「閱讀,就僅僅是閱讀嗎?」
    如果,閱讀僅是看文章,那為何有那麼多人在研究閱讀的相關議題?
    閱讀小從個人識字教育,大至國家發展、國力競爭,都是閱讀教育涵括的議題。延伸閱讀:
    (1) Benefits of Reading
    (2) 親子天下:《上海PISA閱讀項目負責人鄒一彬 首度來台交流》

    5. 「除了『教』閱讀,閱讀教學還有什麼可做的事?」
    ▲ 結合資訊科技媒材,訓練學生口語表達。
    ▲ 「30秒介紹一本書」,老師指導過「一本書的身份證」後,學生隨機抽一本書(沒讀過的),在30秒內憑書名、目錄、書評、作者序等相關資訊,快速整合訊息,在下一個30秒內介紹這本書的梗概。
    ▲ 從繪本閱讀到編寫讀者劇場劇本與朗讀,整體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另見簡報分享《讀者劇場》。
    ▲ 利用具爭議性的議題(Princess Boy),訓練學生傾聽、尊重、建立共識的歷程,可以成為班級經營的民主素養、生活訓練。請見《如果男同學穿裙子?》。
    以上問題,如果,您湧起很多很多答案和想法,那恭喜您還有機會找到閱讀教學的可為之處。如果想不出來,先在Google找閱讀教學相關的網頁,不論學術論文還是老師的分享,您就會知道,閱讀,不僅僅是那一套教學模式。

    最後,感謝臉友提醒,我只敢在研習時問的問題,現在斗膽在這裡問:『老師,除了教科書、參考書、和升學考試相關的書以外,您閱讀了嗎?』

    老師或大人是最好的示範。
    最新消息項目 如何有效實施新住民語文教育?若學校每週只教40分鐘,還不如邀新住民父母入課堂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

    首先,為什麼要推行新住民語文教育?目的是想幫助新住民融入台灣社會。
    我們的生活周遭經常會碰到新住民,但他們不見得願意說自己是「新住民」,因為這個名詞隱喻了某種標籤,有些人不明白「新住民」的意義,有些人則認為這個稱號會讓自己遭受歧視。

    國內談論新住民議題已有好長一段時間,「新住民」一詞最早見於1990年代,之後台灣社會曾在不同階段用「新住民」這個語詞指涉不同對象,其中最鮮明的人物就是指稱外籍配偶(簡稱外配),像2004年台北縣(今新北市)政府所訂定的「新住民教育輔導計畫」中,就是用「新住民」一詞取代早期的「外籍配偶」用語,目的是要去除當時社會上對外配的負面意象(如假結婚、婚姻仲介等),以加強「我們都是一家人」的施政理念。

    後來,國內各機關依例沿用,並將「新住民」與「外籍配偶」劃上等號,像〈新住民發展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第1條明訂新住民為:「台灣地區人民之配偶為外國人、無國籍人、大陸地區人民及香港、澳門居民者。」但事實上,國內的新住民族群不只外配,舉凡持有外僑居留證、永久居留證,申請入境停、居留及定居我國的移民及其後代,包含外配、移工、留學生和新住民二代等,都可視為廣義的新住民。
    這群人跟一般途經或短期造訪台灣的觀光客不同,他們不一定歸化中華民國國籍,但其工作、學習與婚姻狀況已然對台灣社會發揮或大或小的影響,其人數甚至超過原住民族,成為國內閩南、客家、外省之後的第4大群體,特別是新住民二代已漸成長,二代中又以東南亞裔為多,所以為顧及新住民教育權,也為推行新南向政策,教育部在十二年國教中,從善如流地將新住民語文納入課綱,搭配師培並編纂教材,正式在國中小啟動新住民語文教育,規定新住民小朋友必須在校學習新住民語文,這是國內推行新住民語文的發展背景與原因。以社會需求面而言,新住民語文教育就是實踐新住民教育權的一種形式。

    理解需求背景後,再來討論定位問題,新住民語文教育究竟是母語課程還是外語課程?這是個關鍵提問,目前十二年國教課綱上的問題都來自於此,由於課程的定位不明,導致後續的課綱內容、教材設計、課程實施與師培都出現問題,形成連串的骨牌效應。新住民語文是「外語」,也是東南亞新住民的「母語」,因此國內對於新住民語文的定位一直游移在「外語」和「母語」之間,從〈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語文領域—新住民語文〉(2018年版)內容看來,更偏外語多一些,這可由課綱內容看到其間的矛盾點。
    以國小新住民語文為例,其教學人員的聘任現況、課程實施方式與教育目的都與本土語文教育的做法幾乎相同,課綱規定新住民語文一週上一堂課,並提及:「學生是否在家使用該語言會使學生在新住民語文的學習起始點有很大的差異」,明顯視新住民語文為新住民學生的母語,此母語教育的導向就學生而言是正確的。

    不過問題出在後續的學習內容上,因為課綱將新住民語文按能力指標分成4級,除了「聽」、「說」外,還要求「讀」、「寫」。學習「讀」、「寫」這件事,不太適合台灣的國小學童,因為在台灣小學學泰文和在泰國小學學泰文是兩種情況,泰文不是台灣的官方語言,所以我們不需要用學國語的方式來學泰文,也就是說國小階段的新住民語文並不需要側重「讀」、「寫」。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十二年國教課綱會一貫地要求聽說讀寫呢?那就是一種外語思維的設想,所以才會形成新住民語文課程定位上的矛盾,特別彰顯於國小階段,國小的新住民語文課是在母語課程上,設定了外語基礎課程的配備,才會要求學生讀說聽寫,樣樣都來。要釐清的是,學習外語需要聽說讀寫,但母語不用,當母語進入「讀」、「寫」的學習模式後,代表它是一種技能,需要記憶與考試,這和將母語當成是一種溝通的本能學習,是完全不同的教學設計。

    國小新住民語文的實施難點不只如此,在中英雙語教育下,新住民語文(包含其它母語)早就是校內的邊緣課程,一週一堂母語課,到底能學什麼「讀」、「寫」?試想,在現有課綱的引導下,三語教育(中、英、新住民語文)全塞在小學生的頭腦裡,令人不忍又不解,為什麼我們的教育體制那麼愛考試、評鑑與規範?為什麼就不能讓小朋友快樂學母語?
    新住民語文的核心目標是要讓小孩認同家庭,幫助他們喜愛母語,而不是工具式地訓練他們成為外語專家。如果一星期在校只能接觸40分鐘的新住民語,還不如邀請新住民父母進入課堂,教孩子唱童謠、說故事、做童玩、做點心,讓小朋友更愛他的父母,願意開口說母語,這比任何的考試、拼讀和讀寫,都來得有益處。一旦小朋友願意說母語,可以自在聽、說後,有興趣的學生自然會繼續朝外語的方向深入學習該語言的讀、寫,這是新住民語文從母語轉向外語的自然過程,所以在小學階段,理應以母語教育為定位,養成學童聽、說能力即可。

    語言是否能學得深入,因人而異,不用從小硬性規定每個小孩都要聽說讀寫,站在母語教育的立場,鼓勵孩子愛父母,認同他的原生家庭與文化,就是達標的母語教育了。「愛父母」這件事對新住民小朋友來說是重要的,有些小朋友的家庭失能或者家中長輩不喜歡新住民爸爸或新住民媽媽,間接影響小朋友對父母的態度,也不願意學習新住民語,如果學校在母語教育上不循循善誘,還強加語言技能的課程,小朋友只會離母語越來越遠。母語學習是本能,而外語學習是技能,對小學生而言,到底哪種學習方式比較適合?學媽媽的話是不需要考試的。

    走筆至此,有些人可能會疑惑,現下中小學的母語課程也都是採分級、測驗和認證這樣的操作手法,新住民語文比照辦理,有何不妥?就「外語教育」而言,筆者不反對分級與施測,但就「母語教育」而言,新住民語文確實和國內其它本土語言的情況不同,它需要更多彈性空間,因為在台的東南亞新住民欠缺世系族群的支持,沒有長久共住、操同樣語言的家族營造東南亞母語環境,所以新住民語文教育的重點是要結合家庭教育,以培養學童的聽、說能力為主,其它「讀」、「寫」只是配角。

    筆者所言有據,我曾訪問過長年教授越南語的老師S,就她的教學經驗來說,如果學生已經具備越南語的聽、說能力,那等他成年後再回頭學習越南語文的讀、寫,進步會很快,一兩年之內就能具備基礎能力,由此可知,聽、說能力對學習新住民語文而言非常重要。總結來說,因為台灣缺少學習新住民語文的全語言環境,所以十二年國教課綱應該將國小階段的新住民語文定位為母語課程,主力培養新住民學童的語文聽、說能力,至於讀、寫要求可放在更高級的教育課綱,以「外語教育」銜接並實施。

    國小越語自製教材
    那麼,該如何有效實施新住民語文教育?答案是回歸家庭教育,必須依靠新住民父母的配合,這也是當初規劃新住民語文教育的原因,希望透過母語教育加強親子關係,強化家庭功能。

    在母語的學習上,父母很重要,特別是母親扮演了極為關鍵的角色。多數人的母語都是母親傳授,母親用母語進行親子溝通,傳遞親情、文化與教育,這過程就算沒有學校與考試機制,孩子一樣能將母語學好,因為語言就是一種溝通工具,當小朋友能用母語溝通後,後續的「語文學習」再由不同等級的學校銜接,幫助學生持續學習讀寫、文學、藝術與其它的專業知識,說到底,「母語教育」才是新住民語文的重要基礎。

    上述新住民語文教育的「社會需求」、「課程定位」與「實施做法」互有關連,因為國內新住民人口成長,所以台灣社會需要新住民語文教育,但教育的當下要針對不同的受教對象調整課程定位與實施做法,不是一眛地只強調聽說讀寫,需要因材施教。新住民語文教育的推行初衷主要是為了新住民家庭,而不是其它政經或外交考量,所以如何讓新住民學童愛他的父母並學習母語是新住民語文課程的核心價值所在。

    教育部支持新住民語文是美事一樁,該政策確實有助於新住民融入台灣社會,減少被歧視感;只是在教學現場中,國小階段的新住民語文教育應該多多結合家庭教育,鼓勵父母和小孩共同聽、說母語,只要父母堅持,從小跟孩子講母語,小孩自然就會養成母語的聽、說能力。站在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立場,讓小朋友喜歡新住民語文,願意開口說母語這件事,比他會讀、寫來得重要,請大人們少些課綱規範,多給教學空間,讓小朋友可以快樂學媽媽的話。
    最新消息項目

    強化小孩語言能力~這9招父母必學

    兒童的語言發展確實需要家長的協助,根據研究顯示,在兒童時期,父母為小孩朗讀或跟孩子的對話愈多,孩子在長大後能累積更多字彙,文法運用的正確性也更高。本文中,我們將提供爸媽們一些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方法。

    1. 多和小孩對話

    爸媽可以試著把生活當下的動作,轉換成一句話說給小孩聽,幫助小孩多體會語言與動作、情境間的意思,例如在用餐時間,可以和小孩多做一些描述:「我們現在要吃午餐了,我們有、蛋跟菠菜,很多營養,你有聞到香味嗎?爸爸媽媽還幫你做了藍莓優格,你喜歡藍莓優格嗎?」以上句子能傳遞豐富資訊,幫助寶寶理解用餐的意涵。

    2. 不要讓2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

    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建議,2歲以下的兒童不宜看電視,2歲以上的小孩除了觀看適合兒童的頻道外,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不應超過2小時。雖然兒童頻道提供了對兒童有益的節目,但那畢竟缺乏互動,互動及反饋是兒童語言發展中極為重要的養分。

    3. 大量為小孩朗讀

    為小孩朗讀永遠不嫌早,一開始,可以先朗讀硬卡書,接著繪本,等小孩再大一點,爸媽就可以換成故事書了,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漸漸培養小孩對書籍的喜愛,當他們長大後,閱讀書籍就自然而然成為一種習慣和嗜好,至少在就學後,書本不會成為他們的敵人。目前坊間童書店都有豐富的圖書,可以提供各年齡層兒童的爸媽做選擇。

    4. 鼓勵孩子創造故事

    爸媽讀童書給小孩聆聽時,試著創造獨一無二的故事吧,可以為小孩客製化故事中的角色、故事情節、更有教育意義的劇本,也可以鼓勵小孩發言,說出自己創造的故事。這部分能提升小孩的想像力字彙量和塑造情境的能力。

    5. 陪小孩隨音樂擺動

    小孩大多很享受音樂的感染力,爸媽可以在他們還很小的時候,就播放搖籃曲等音樂,當小孩再大一些時,爸媽可以跟小孩一起共享音樂,隨旋律一起哼唱、擺動,藉著這些曲子的旋律和背景配樂,讓小孩能接收到不同的世界,同時發展他們的語感。

    6. 讓小孩隨個性發展

    若爸媽發現,小孩偏好某些特定書籍,可以配合偏好,讓小孩適性發展,舉例來說,小孩很喜歡飛機,那就多提供一些跟飛機有關的書籍,選擇適當的時機多問問題,試著跟小孩互動,另外,爸媽也可以運用影音,記錄下和小孩的互動過程,也能作為很好的回憶。

    7. 要有耐心多鼓勵孩子

    有時小孩可能發音錯誤,或誤用詞彙,父母需要抱持耐心,請用正確的方式重述一次句子,並多鼓勵取代批評,若小孩說對了,別忘了表揚小孩的努力。

    8. 注意孩子的聽力健康

    成長過程理,寶寶難免發生耳朵感染的問題,由於耳疾可能會使聽力受損而影響語言發展,因此請務必讓小孩接受完整的檢查與治療,當醫療院所開立抗生素時,請務必遵照醫師建議,使用正確劑量並確實完成療程。

    9. 帶孩子外出走走看世界

    爸媽可以適時帶小孩出外走走,接觸外面的世界,事實上,動物園、水族館或兒童博物館等機構,都是讓小孩探索未知世界的好機會,並能寓教於樂。另外,旅行也能當作小孩教育上的小獎勵,藉此增進小孩的好奇心,也提高他們學習有趣事物的動機。



    最新消息項目

    澎湃手路菜,來自南北各地經典辦桌老味道,你有多久沒吃到!

    除了讓民眾再次回味傳統閩南辦桌風情,更加注創新元素進入,讓辦桌的氛圍富涵既復古又新潮的「復刻」印象,辦桌也能有精緻文青感!

    邀集各地總舖師,以「喜宴」為主題,為新人們烹飪最甜蜜與祝福的10道菜色,其中不乏融入指定料理(五福拼盤、魚躍龍門、佛跳牆、筍絲腿庫、古早味雞湯)與創意料理,食材上挑選桃園在地食材,呼應吃當季、食當令的辦桌「得時精神」

    決賽日期:2022/9/17(六)
    決賽時間:18:00-21:00
    決賽場地:桃園市新永和市場停車場



    最新消息項目 歡迎報名公視「小孩酷斯拉第二季」節目徵選活動

    說明:

    一、 本會兒少節目【小孩酷斯拉】(NoKidding)第一季邀請了世界各地不同領域的酷小孩,在節目裡展現追求夢想的熱情,及其與眾不同的生活經歷。影片播出至今兩年,除獲得全球15項國際兒童影展入圍肯定、榮獲德國慕尼黑影展及美國紐約電視獎外,日前並已成為多所學校教材,節目為回饋師生支持,更與「親子天下」合作,出版適合全國中小學晨讀十分鐘的「酷少年故事集」。

    二、 今年即將展開第二季製作,期望紀錄更多孩子的不同樣貌,只要孩子對某些領域有熱情、有行動力,且能表達自己的理念,並樂意突破及挑戰自己,都是非常合適的節目主角,參考如下:

    (一) 從事公益活動希望改變世界,且付諸實際行動。

    (二) 具有特別價值觀、顛覆刻板印象。

    (三) 對某些特殊領域有熱情、有理念及行動。

    (四) 身心障礙者卻勇於突破現實困境。

    (五) 超越同年齡層,讓自己引以為傲的事蹟。

    三、 欲了解相關訊息請查閱:

    (一) 官網:https://www.pts.org.tw/NOKIDding01/

    (二)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NOKIDding01

    四、 本節目期望能呈現台灣孩子多元視角與面向,廣徵同學們參與【小孩酷斯拉2】的徵選活動,懇請貴校協助於網站、粉絲頁、家長群組或校園內發布徵選訊息,也歡迎老師、家長推薦報名報名表格連結:https://forms.gle/YSkoQ46CR29kTaF59
    五、 聯絡方式:謝嘉凌/0955-308703/2.0nokidding@gmail.com
    :::
  • 召集人   
  • 劉思芳 老師

  • 組員   
  • 沈桓賢 老師

  • 圖式連結   
  • 連結至新竹縣網頁補給站(開新視窗)
    連結至CIRN(開新視窗)
    地址:桃園市大園區竹圍里竹圍街3號   電話:(03)3835079   傳真:(03)3831232